7種進階檢驗數值,讓你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師會運用膽固醇、血壓、年紀、性別、家族病史、及是否抽菸,來判定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於風險高的人,合適的藥物治療、生活型態改變,可以有效預防甚至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狀。

除了上述的危險因子,還有一些會影響心血管的其他因素,包含體內發炎、氧化壓力、血糖及胰島素指數等。如果想要完整評估及適當改善自己心血管的風險,建議和醫師討論,並進行以下幾項進階檢測:

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比值(Triglyceride/HDL ratio)

只要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沒有過低,TG/HDL比值最好在2以下。當俗稱為血脂的三酸甘油脂(TG)過高、保護心血管的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過低,心血管風險就會隨之增加。有統計顯示,如果這個比值超過5,心血管風險是其他人的十幾倍!

膽固醇脂蛋白亞型分析(LDL Particle Size)

近年來研究指出,我們平常檢測的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濃度(LDL-C)無法完整反映出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膽固醇脂蛋白亞型分析」把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分為大顆鬆散型(Type A)及小顆緊密型(Type B)。若含有過多比例的Type B膽固醇脂蛋白,即使血清膽固醇濃度正常,心血管風險仍較高

高敏感度C反應性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

這是一個身體發炎及組織受損的指標,可以協助判斷整體的心血管風險。身體可能因為飲食過度精緻、肥胖、腸道功能失常等原因,造成血管壁發炎。這會讓小顆緊密型的膽固醇脂蛋白輕易地形成動脈斑塊,最後引起粥狀動脈硬化。

空腹血糖、醣化血色素(Hemoglobin A1c)、空腹胰島素(Insulin AC)

胰島素抗性會導致血糖、血脂增高,是心血管的獨立風險因子。空腹血糖盡量維持在70至80 mg/dl。 醣化血色素代表的是過去3個月平均血糖,5.7-6.4%就會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因此應維持在5.7%以下最佳。血中胰島素過高代表著身體呈現胰島素抗性現象(Insulin resistance),這是提早發現血糖代謝功能失常很重要的指標。空腹胰島素正常為 < 5 IU/dl。

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維生素D

這些都是保護心血管的重要維生素。維生素B12及葉酸若不足,血中同半胱胺酸就會增高,進而增加心血管風險。維生素D除了對於健康心臟及代謝功能,對於免疫功能、癌症預防都有重要的角色。

(請參考維生素D的介紹)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

小顆、緊密的低密度脂蛋白經過氧化,會促成粥狀動脈硬化。這一種低密度脂蛋白與抽菸、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血糖過高等有關。因此,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型態改變來降低指數。

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

這個酶指數與高敏感度C反應性蛋白一樣,可以判斷心血管的發炎程度,且又不會受其他感染發炎所干擾。有研究顯示它很可能是冠狀動脈疾病及腦中風的獨立危險因子

如果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病史,或是本身有著代謝症候群、肥胖、三高等疾病,其實是合適進行這些檢測,完整了解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減低風險的方法。 很多風險因子都可以藉由合適的生活型態改變、正確的用藥、營養素或草本複方的輔助,得到改善。

延伸文章:

7種進階檢驗數值,讓你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有 “ 2 則迴響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