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醫界於十幾年前才開始重視壓力對疾病的影響。2007年,自從 Cohen 博士在著名醫學雜誌(JAMA)發表的文章探討慢性壓力與憂鬱症、愛滋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關係,眾人才更篤定心理壓力深刻地影響身體疾病。目前已有證據顯示壓力會引發或加重多種疾病症狀。除了以上四種疾病,還會影響睡眠、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傷口癒合、慢性疼痛、飲食障礙、血糖控制等。
然而,不只是心理壓力會影響生理機能,生理壓力也影響心理健康。
我常在診間問病患:「您覺得目前壓力調適上如何?」。有些病人就會回答:「沒什麼壓力」。
其實,每個人都有壓力。假設沒工作,也可能有家庭壓力。沒家庭,也可能有自我實現的壓力。沒這方面的困擾,飲食還可能帶來代謝壓力、環境汙染帶來毒素壓力、甚至無影無形的電磁波壓力。
現代人之所為備感「壓力」,除了生活工作壓力外,很可能是因為少了有效調適各種壓力的技巧。要調適,首先要先覺察問題的根源。
跟大家分享 Charles Gant 醫師所提出的12種壓力來源。無論是因為本身為醫療工作者,必需詳細評估服務對象的各式壓力;或是為了自我照顧,充分衡量調整自己的壓力來源;這都是一個不錯的參考清單。
12種壓力來源:
1)情緒性壓力(Emotional Stress)
- 這可能是我們最為熟知的壓力來源。因為一些事件誘發短期或長期的情緒適應不良。常見事件包括:創傷後症候群、職場壓力、人際關係、憂鬱、焦慮等。
2)認知性壓力(Cognitive Stress)
- 這些是心智認知上出現的念頭所導致的壓力。包括不切實際的要求及期待、負面毀壞性想法、受害者心態、推卸責任、缺乏感恩等。
3)知覺性壓力(Sensory Stress)
- 因生理知覺異常所導致的壓力,例如:慢性疼痛、感覺缺陷等。
4)代謝性壓力(Metabolic Stress)
- 因缺乏運動、血糖血脂過高、營養素不均(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所誘發的生理性代謝壓力。
5)毒性壓力(Toxic Stress)
- 因毒素,例如:重金屬、鹵素、食物添加物、反式脂肪酸、農藥、一氧化碳等,所導致的生理壓力傷害。
6)免疫性壓力(Immune Stress)
- 慢性過敏、發炎疾病、自體免疫疾病、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都是身體的負擔壓力。
7)內分泌性壓力(Endocrine & Neurotransmitter Stress)
- 許多內分泌荷爾蒙相關徵兆都是身體的壓力來源。常見的有:經前症候群、男女性更年期、老化、骨質疏鬆、甲狀腺疾病、胰島素抗性、情緒壓力荷爾蒙失調(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皮質醇、DHEA)等。
8)缺乏目標性壓力(Purposelessness Stress)
- 當對生活感到絕望、無法安住於當下、匱乏靈性及人生目標、少了同理心,都會讓人有著負面的心理壓力。
9)感染性壓力(Infectious Stress)
- 各式感染(慢性病毒感染、細菌、黴菌、鼻竇炎、腸道菌叢失衡)也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壓力來源。
10)氧化性壓力(Oxidative Stress)
- 身體抗氧化功能失常、睡眠品質欠佳、肝臟解毒功能不好、心臟血管疾病等,都會造成身體處於氧化壓力狀態,很可能有過大的DNA、胺基酸等破壞。
11)能量性壓力(Energetic Stress)
- 目前已有人提出長期暴露於電磁波、無線電、輻射下,對身體是一種壓力。
12)結構性壓力(Structural Stress)
- 癌症、關節及骨骼疾病等身體結構上的異常,都會形成生理性壓力。
經由詳細問診、適當檢測,應該都能合適辨識並評量以上的壓力源。這個清單提醒我們,壓力來自很多面向。因此健康總是要從多個面向、整體性的去考量,才能真正做到疾病預防,達到最佳的狀態。
參考文獻:
- Cohen, Sheldon, Denise Janicki-Deverts, and Gregory E. Miller.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disease." Jama 298.14 (2007): 1685-1687.
- Chrousos, George P. “Stress and disorders of the stress system."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5.7 (2009): 37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