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排除法能夠經由排除疑似造成症狀的食物,協助了解哪些食物可能引起或加重您目前的症狀。每個人對於不同的食物有著不一樣的反應。對某些食物過敏或不耐受,會引起各種症狀,例如頭痛、皮膚疹子、腸胃不適、關節疼痛、鼻炎等。任何食物都可能造成過敏或不耐症。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也許會發現誘發症狀的是一些不起顏的食物。
食物排除法的兩個階段
1) 排除階段
- 將疑似的食物從飲食中徹底排除,維持至少兩週。食物誘發的症狀有可能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會消失。小心隱藏性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藏在加工食品或外食。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只吃自己準備的食物。
2) 檢測階段
- 如果經過兩週,症狀尚未改善,代表這類食物不是誘發症狀的食物。建議先停止食物排除法,再與醫師討論嘗試排除其他疑似的食物。
- 如果症狀已改善,可以嘗試一項一項逐漸檢測這些已排除的食物,經過「重新挑戰」來看看誘發的食物到底是哪一個。每次只加入一個食物,一次維持三天,并詳細紀錄症狀日記(生理、心理反應)。
- 嘗試加入食物的第一天,在早餐時候吃該食物一小份。如果沒有誘發症狀,中餐晚餐再次嘗試吃該食物一大份。症狀可能延後至兩天才出現,因此要等到三天後再開始嘗試另一個食物。
- 如果發現某個食物會誘發症狀,先將此食物完全排除并紀錄下來。日後可以考慮再做一次的嘗試來確定此類食物的確就是誘發症狀的食物。
食物排除法的兩種方式
1) 單一食物排除法 (single food elimination)
- 如果有強烈懷疑的過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可以先單一排除此食物。
- 優點:比較容易執行。
- 缺點:若對於多項食物過敏或不耐受,需花較長的時間一項一項發現。
2) 多種食物排除法(multiple food elimination)
- 當無法清楚懷疑一類的過敏或不耐受食物,可以選擇同時排除幾項常見的食物類別,再一項一項進行檢測。
- 優點:因為可以吃的食物種類受限,排除階段困難執行。
- 缺點:有可能找出潛藏性的誘發食物。
常見誘法過敏或不耐受性的食物
- 牛奶(乳酪、優酪乳、冰淇淋、所有其他奶製品)
- 蛋(包含蛋糕、餅乾、美奶滋等)
- 堅果類(包含花生、杏仁、腰果、核桃、花生醬等)
- 魚(包含貝類)
- 麩質類(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等)
- 黃豆(包含豆類製品、大豆沙拉油、醬油、醬油膏、豆漿、素肉等)
- 柑橘類
- 玉米
- 豬肉、牛肉
- 巧克力、茶、咖啡
- 食品添加物包含亞硝酸鹽(香腸、加工肉品)、二氧化硫及亞硫酸鹽(乾果、香菇、罐頭食品、泡菜)、人工味精、人工香料、人工甜味劑、防腐劑、食用色素等
腸躁症或容易脹氣的人,可以優先排除易脹氣高FODMAP食物(請參考這一篇)
慢性蕁麻疹或疑似組織胺不耐者,可以優先排除高組織胺食物(請參考這一篇)
貼心小秘笈
- 前面一週最辛苦。開始之前,讓自己有一些準備的時間。花一點時間去採購可以吃的食物,也擬定該週三餐可以吃哪些食物。
- 吃得簡單。儘量自己烹煮三餐,少外食。可以先提前把一些食物煮好冰起來,時間充忙的時候熱了就可以吃。
- 醬料、調味料、加工半加工食品都有可能含誘發症狀的防腐劑、香料、色素等。學習看看食物營養標示及成分表,儘量避免吃下成分複雜的食品。
- 儘量選擇各類的蔬菜水果,優先選擇有機及當地食材。
- 素食者可以選擇米飯、黃豆以外的豆類、紅藜米、蕎麦等。
- 若有喝咖啡的習慣,食物排除期間也建議可以漸漸減量甚至停掉。
- 多喝白開水。
延伸文章:
找出不該吃的食物:食物排除法 有 “ 4 則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