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不著的多重症狀?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全自動操控中心。它負責管控非自主、不經意識控制的生理機能,如心跳、血壓、腸道蠕動等。

現代人飲食過度精製、缺乏運動、長期處於高壓狀態,都會導致自律神經功能失衡。除此之外,長期攝入過敏/不耐受食物、男女性賀爾蒙失調、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都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互為因果。意思是自律神經失衡會誘發各個器官系統功能失衡,而這些器官功能異常也會影響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單一疾病,而是症候群

自律神經失調者易有多重症狀,包含心跳或呼吸加速、全身緊繃或無力、體溫調節異常、失去元氣、腸胃蠕動異常、睡眠障礙等。自律神經系統因連結眾多器官,影響多種生理機能。很多人經由檢查,發現器官結構本身沒有明顯問題。那是因為自律神經往往不是「器質」上出問題,而是「功能」失衡所導致。

以下是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疾病。當疾病導向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時,就要考慮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性。

  • 消化功能:腹脹、便祕、大腸急躁症、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 心肺功能:心悸、血壓不穩定、胸悶不適
  • 恆定功能:體溫調節異常、神經性膀胱、頻尿、持續性的飢餓感
  • 神經系統:煩躁、焦慮、恐慌、失眠、淺眠、不易入睡
  • 疼痛問題:緊張性頭痛、偏頭痛、肩頸痛、淋巴結觸痛、肌肉麻痺或無力
  • 耳鼻喉功能:喉嚨異物感、慢性咽喉炎、耳鳴、內耳暈眩、氣喘、過敏性鼻炎
  • 其他:性功能障礙、更年期障礙

自律神經兩大系統

交感神經像汽車的油門,而副交感神經像煞車檔。

交感神經在壓力情境下會亢奮,讓心跳變快、呼吸急促、肌肉繃緊、血壓上升。交感神經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應付日常大大小小的壓力事件。然而,常其處在高壓情況(這包含心理及生理的壓力),慢性壓力反而會讓身體疲乏,交感神經低下。這就像橡皮筋一樣,繃太久,就會失去彈性,不反應了。

副交感神經的被啟動時,心跳會減緩、血壓降低、呼吸變慢、腸蠕動增快。副交感神經主要的功能就是讓人鬆弛休息、增進消化、修復體力。因為它掌管腸道,只要交感亢奮、副交感低下,消化功能會變慢、形成惡心、腹脹、便秘等症狀。

交感副交感神經存在互補的功能。若失調,白天容易感到無力、倦怠,晚上則呈現亢奮焦慮、無法入睡。

自律神經功能檢查

我們可以透過心率變異分析(Heart Rate Variability)來檢測自律神經功能。

自律神經影響著心臟速率,而每一次的心跳間隔(R-R interval)是不一定的,這種變動稱為心率變異。各種研究指出,心率變異愈少,表示自律神經失衡的可能性愈大,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有很大的關聯。相反的,變異性大的人,身心健康狀態較好。

RR1.jpg

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心率變異的高低頻譜功率比值(LF/HF Ratio),來推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互作用。這都有助於了解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況。

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首先建議經由自律神經檢測分析,以及相關生理檢測,了解目前自律神經狀態,並釐清造成失衡的根源。有兩大健康行為是自律神經平衡不可或缺的元素。

適量的運動。運動就是一種好壓力,當下會啟動交感神經,但同時消耗讓人緊繃的腎上腺素。我們也會因為腦內啡和血清素增加,而感到放鬆及愉悅。規律的運動能改善體能、心肺功能,這都是身心抗壓很重要的關鍵。其實,快走就是很好的運動。可以選擇少坐電梯多走路,培養起自己喜歡的運動習慣。

適當的靜心。如果能夠每日花10分鐘進行舒壓靜心的練習,今天的壓力就不會累積至明天。呼吸是少數能夠以自主意識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因此,呼吸練習可以調節自律神經,達到放鬆心情、改善睡眠的效果。可以選擇每晚睡前進行呼吸練習。只要把呼吸放慢,給自己一點靜下來的時間,就能夠強化自律神經功能,而且抗壓功能會隨著練習而變得更好。

調好自律神經,身心都健康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元,造成的原因也來自多個面向。建議留意及了解自己抗壓能力、自律神經功能、心律變異等狀態,透過運動及靜心保持自律神經平衡。


DrF顏佐樺醫師及聯青診所團隊提供「自律神經諮詢門診」,經由專業評估、自律神經檢測,協助從飲食調整、心理諮商、醫療級營養品,恢復健康抗壓韌性。(聯青官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